【遲來的守護者】_1  

  非常令人動容的電影。女主角生於不容未婚生子的地區,而父親將她丟進了教會,從此再也不顧她的生活,她只能為教會工作,並以契約以示願讓孩子交由他人領養。

  而五十年過去了,她放不下她的孩子,想知道孩子的生活與下落。是故,與名所謂「菁英」式的記者一起群求孩子的所在。是謂菁英,他有自己的氣傲與對世界的認知,這是個對比:女主角無法受太多教育,滿足於簡單且自在的生活。而這份對比,僅足帶出雙方對信仰深層的態度。

  這部片的一切都很完美,節奏都相當精準,因對世界的認知所生的衝突使得笑料滿點,或者是在追尋過程中母親所帶有的悲傷與氣餒與讓人泫然欲泣,還有看見孩子被帶走心中的悲傷更是深具力道。但我覺得這部片的核心是信仰,不是對教會的非難,是信仰,或我認為更精確的說法,信念。

  女主角住在信仰正濃的社會氛圍,婚前性行為自是不允許的,但女主角因母親早年過世且教會並未教導之故,並不知何謂「性行為」,亦不知這樣會懷孕。她有想過或許這樣極度的歡愉是個罪惡,但她還是沉溺在其中。而在修女兇惡的指責與她難產時修女說「上帝要她以身體的苦痛贖罪」時,我相信這些都對她對自己所犯的錯深刻產生「這是不可饒患之罪」的認知。

  所以,她說她簽契約時,是自願的,而且還有點欣喜。我想,這對她而言是種贖罪的方式;孩子被帶走很痛苦,但這是贖罪的方式。而到後來,還有再後來,女主角對自己的信念都沒有動搖,對於男主角的質疑,無論是對信仰還是對教會,她都堅守上帝所給的訓示與教導,畢竟,如果有所動搖,她心中的信念如果有所崩壞,她的人生會隨之崩壞;她怎麼承擔自己藉由一紙契約把孩子送給教會?她怎麼承擔,教會把孩子賣掉?她怎麼承擔,因婚前性行為而懷孕所生的種種痛苦?她怎麼承擔,在教會中辛苦渡日的日子?她怎麼承擔這一路下來,沒有孩子的日子?她要怎麼,面對她自己在世上的苦痛?

  能讓她稍稍放下上帝的,就只有愛,與寬恕。

  她愛她的孩子,我實在覺得孩子為同性戀是神來之筆,畢竟天主教(縱使教宗近期宣布接納同志)長期對同志的態度都是打壓,更何況她在如此保守的社會氛圍中長大。或許她解釋身邊有許多人都是同性戀,但家人,尤為孩子,一定不同。她平靜的接受了。

  還有,她原諒了當時對待她的修女。無論理由是什麼,而,就如同她所講的,深具力道的話語:「原諒比憤怒更難。」她必需原諒,因為她無法生活在憤怒之中,這也是自我認同的一部份,也是對上帝的愛與實踐。

  這樣,還是對主的非難嗎?看著世俗而憤怒的主角,我不免這樣想著。

  這部片真的非常棒,有太多言語之外的細節,不多言,我的心還是隨著這部片翻騰。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大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