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劫》在講美國的商船在非洲外海遭索馬利亞海盜挾持的真實故事。全片緊湊,在些許該緩的地方如以救生艇在海上航行時又能感到飄浮感,是部節奏掌握的非常好的電影。嗯,其實還有其他技術面的東西,如前半段演的實在是太順理成章而找不到亮點等等,就拋到腦後吧,我們直接切入本片核心。
也就是在海盜在挾持主角理查,劫救生艇於海上漂流回索馬利亞的故事。理查與海盜的船長展開了對話,也是他們試圖彼此認識的開始。在對方的認知裡,他們只要挾持理查,就可以獲得一大筆的賠償金(由保險公司付)或公司支付的贖金,得以彌補未劫到貨物的損害。當然,他們的對話不是為了要理解對方或讓對方理解,有時他們也只是拋下隻字片語,就讓話語滑落,被接住還是碎了再所不論。只是,在過程中,理查慢慢瞭解到對方的處境,以及不得不的苦衷──他們本是漁民,但海裡的資源都被大船給捕獲了,他們無以為繼,只好出海掠劫。更諷刺的是,美國在掠劫之餘,還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運送物資到非洲援助貧困的人民。
理查駕的就是這樣的船,別論他將船運視為善舉或只是工作,別忘了他與劫掠的美國人呈共犯結構──無論是「他是美國人」這個事實,還是「他享用了霸權之下的便宜資源」。這很諷刺,美國就是個濫取世界資源的國家,無論人民怎麼看待自己國家的作為,他們還是脫不了享用成果的狀態,就算不想成為共犯結構的一環,似也不是能夠選擇的。
像太宰治就很清楚呈接自己為有錢家族的原罪,再參以其他原因,說出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樣的名言。
當然,就真實狀況而言,或許理查不能為他們多作些什麼,也害怕著自身的危難處境。但是,這必定有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否則便不會在《怒海劫》這部回顧式的電影中再現。
此外,這部片也在談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最後十分鐘蔚為本片的經典畫面,理查劫後餘生,湯姆漢克將他演的絲絲入扣。只是,他除了因被挾持的害怕之外又有怎麼樣的情緒?這又是在照顧他上岸並予以治療的人員,無法探查的。我以為,他多少有為身邊生命的逝去感到難過與不捨,但終於無法與眼前的人傾訴、處理;因為他們不懂,而他也對無可挽回的結果,亦感無能為力。
最後,我認為,把海盜的船長壓回美國審判,是件相當可笑的舉動。船上依然念著米蘭達條款:「你有權利保持緘默,你的一切話語將成為呈堂證供」什麼的。但,在不同文化之間,只要語言的概念並不一致,這話對於海盜便不見得有意義。刑罰也是,這並不能真的遏止誰再犯,在美國機器下的運作,將什麼都形式化了,卻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這些都讓偌大的國家機器顯的可笑。
其實我寫的好像都跟這部片主要的劇情無關,只是裡面的精彩劇情,就不多言了,實際觀影最為精確。只是面對這樣的電影,語言充塞在未盡之處者,讓人再三回味,也必當一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