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瞬間》講述瑞典首位女攝影師瑪麗亞的故事,為真人真事所改編。一開始的敘事觀點是她的女兒馬雅,筆者臆測應是因為故事的原貌由馬雅所述;但是在後來馬雅的角色雖然重要,但是並沒有延續開頭的敘事觀點。或許因為很多場景馬雅未能參入,所以導演無法讓她擔任敘事者,更進一步的可得知故事可能虛構的成份甚盛。
在某個程度看來,這是傳記(文學、電影)無法逃避的現象,自無可歸咎;唯對於本片而言,導演以馬雅作為敘述者但未能延續的手法,筆者以為是本片的未盡完善的敗筆之一。更何況,馬雅既不是敘事者,亦不是主角,但是對於馬雅的孩時生活的過多描述,依筆者看來,皆是尾大不掉的贅語。
瑪麗亞與席格的結合是源於美麗的故事。在某天,席格抽到了一臺相機,瑪麗亞想使用它;但席格說如果她想要用,就得跟她結婚,於是他們就結為夫妻。席格是充滿魅力的男人,尤在舞池中,能夠駕馭任何女人,他卻娶了她──這讓瑪麗亞感到幸福。但在片子的開頭,馬雅的老師家庭訪問,卻碰到酒醉而高聲放唱的席格。這奠定了本片的基調──雖然席格是個充滿魅力的男人,但是充滿了恣意。這份恣意或許與社會氛圍,男性尚是家庭的主控者有關,但是席格更多一點點的是放縱。包含喝酒、包含外遇、席格都淋漓盡致,一次次的造成妻與子的傷害。
雖然筆者認為,即使他多次傷害家人,但是他尚是為家庭盡責的付出,不以酒為藉由擺脫自己對於家庭的責任。而席格亦不是對於自己的恣意毫無所悉,筆者認為他尚帶有部份的歉疚,他以身體的慾望壓過了理性。
在席格為了無政府主義的想法(筆者實在不捨得用「理念」這樣的字眼)左右的同時,他與同伴一起罷工。瑪麗亞無計可施,家中缺糧,只好拿相機去賣。雖然他們的結合是為了相機,但瑪麗亞並不會使用相機──順帶一提,筆者以為這個舉動相當單純,並非捨棄婚姻的象徵──繼而認識了攝影師拉德森。拉德森拒絕購買瑪麗亞的相機,他認為拍照是提供了另外一個角度看世界的可能性,既然有相機,就不應該輕易捨棄,至少要嘗試。既此,拉德森就提供一些周邊的材料,讓瑪麗亞使用相機並自己洗底片,並鼓勵她的作品。
其中有一幕很動人的畫面,瑪麗亞不瞭解相機的成像原理,拉德森就把鏡頭拆下來,對應太陽與飛舞的蝴蝶,在手中成像。他們笑得開懷,心也似蝴蝶翩翩飛了起來。或許從這刻開始,拉格森就愛上了瑪麗亞。但是一直隱然著。中間一度瑪麗亞搬家,他們失去了連絡──但這段期間當中,大家都知道瑪麗亞有相機,所以紛紛請她幫忙拍照,包括搬家後瑪麗亞再也沒有碰相機,但是因為丈夫要出征,叫瑪麗亞幫他拍照,所以她回去找拉德森要相關的用具。
拉德森較積極的火花就是再相逢後蹦出。他在三王會議的街道看到瑪麗亞,幫她攝影;瑪麗亞並因為拉德森幫她把照片寄給報社而聲名大燥,不斷的接拍照的案件。安德森亦讓瑪麗亞當她的模特兒,放在櫥窗之中,並請求以名字稱呼對方──這是西方社會中親密的表示。
席格在外遇的同時,看到了這張照片,大為光火,衝進相館理論,並認為瑪麗亞給他戴綠帽,在盛怒之餘,不顧瑪麗亞的抵抗,強行上了瑪麗亞。在現代的眼光,這無疑的就是強姦,但是在那時的價值判斷是什麼,筆者無從揣測。瑪麗亞在懷孕過程中相當痛苦,亦試圖將孩子打掉。未能成功,但是孩子因生病無資源救助而患了小兒麻痺。瑪麗亞把過錯歸於自己與丈夫身上。
期間瑪麗亞也帶孩子去看電影,那時的電影是黑白默片,通常電影院現場都有人幫忙伴奏或口白以帶領觀眾進入片子。這時的拉琴者是拉德森,丈夫知道這件事之後,作勢要殺了瑪麗亞。在最後一刻未下手,但終於進了監獄。
插曲是瑪麗亞付不出房租,房東看了看席格的馬,他說可以以馬替代房租。馬雅說了那是爸爸的馬,她點點頭,說會考慮。末了,房東請瑪麗亞為她的房子拍照,如果效果不錯可以推薦給其他朋友。到最後馬並沒有賣掉,這應該表示著瑪麗亞的聲名遠播,可以以照相的技術維持生活所需。
但在這段時間之中,她自知無法想念丈夫的離去,並以此自責。
即使對丈夫或孩子滿懷了不滿與愧疚,即使孩子需要幫助,她仍放不下對於相機的依賴。驚覺了這件事情,她找拉格森想要排除自己對於相機的迷戀,拉格森請她為他拍照,並且向她表示自己的愛意。
瑪麗亞不接受,她不能接受,但她親了拉德森一下,轉身離去。筆者以為,瑪麗亞不能接受除了道德感,更多的是她愛的還是席格,至少她一直如此說服自己;對拉德森,更多的是依賴。但是隔幾天,她收到了拉德森要搬家離去的消息。她也表示了自己的對於與拉德森相處的幸福。
返家,聽到拉德森慣常拉的曲子,那不是他,她衝了出去,拉德森在林蔭道的深處走著。這個場景就像是相機的蛇腹,無限延長到成像,心中注滿的都是眼前的某一點。
最後,她接席格出獄,挽著手回到家裡。席格借錢買了新房子,為瑪麗亞開了暗房,並開創新的生意,大賺。她們快樂的與員工在草原跳著舞。艾瑪拿著相機微笑說道:「……母親以相機拍下每一刻的『美麗瞬間』……」
這部片其實單純而美,即使跌跌撞撞。筆者之所以認為瑪麗亞一直愛著席格,一方面是因為馬雅看不慣父親的行徑時,勸母親離婚。或許一開始不離婚,她父親以「在上帝的見證之下沒有人可以拆散」為由拒絕經濟上的支援;但到後來不離婚,應不是來自於父親的阻止,也不是來自於社會風氣的禁止──至少在片中,已經有兩對離婚了。更不是責任,畢竟馬雅都勸她離婚。即使面對拉德森,她僅守分寸,亦源於此。另一方面是她沒有賣掉席格的馬,至少席格不在,她如果討厭席格,儘可恣意賣掉。更何況,她在撞見房東的當天,她依偎著馬,想著席格。除了席格一些過於過份的行為,筆者亦以為瑪麗亞的反制都表述著她對席格的愛。
對於瑪麗亞而言,其實人生並不絕望,無論是對席格還是拉德森,都有注滿幸福的可能性;璀璨的或許不是瞬間,是她的人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