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

        《多桑的待辦事項》講述砂田知昭在癌症末期時,走過最後的生命歷程;由主角的二女兒砂田麻美掌鏡、執導。因為是以家庭錄影帶的構想與方式拍攝,所以並不會像一般記錄片:導演的形影再怎麼流竄於片中,畢竟都還是整個事件的局外人,並不能真實的參與整個事件;反之,導演因此不得不走過整個過程,並浸身體驗。依此,兩者的出發點便大為不同。

        拍攝者與被拍攝者之間,因為家人的因素,什麼遺落,什麼又豐盈,這些都不再重要。片中呈現的不見然是最真實的當事者,這本是記錄片不可迴避的障礙;但是作品不免帶有多些真誠與靦靦,畢竟在一開始並未打算發表,父親自己不會想像自己要在觀眾面前呈現什麼,什麼又不可外揚或恣意漫語。筆者的提醒並不在於因家庭記錄片的形式而任意加諸褒貶,只是能夠在這個前提之下,細膩的咀嚼著話語背後可能的意涵與想像。

        更或許不需要以如此嚴肅的角度觀看這部片。導演在這部片之中,口白盡是以自己的主觀想法,以父親的口氣敘述。或許有一些是父親真實的想法,有一些是女兒觀察父親的想像,有一些是女兒自己的加註。在觀影的過程之中,筆者一直思考這三類的區分,但是到後來也累了,記錄片有導演的主觀意識,是相當正常的事。與其將這部片看成是父親的記錄,不如看成是女兒對於父親的想像與緬懷。

        依此,我們潛進的是導演的內心世界;豐腴且動人、細膩的一面──而不純然是父親的記錄與描繪

        父親一絲不茍的個性,讓他對於後事,有著詳盡的計畫。或許日本人會在生前把自己的告別式整理好,讓兒女照著計畫行事亦可;不但是信教、找親友、托子女完成最後的儀式,從中看出的謙卑,就是不想麻煩別人的心。其中,父親說,上一次與妻子偕同探勘場地,就是結婚的時候。

        一是相聚,一是離別,或許有部份以嘲弄掩飾的意味,但也相襯出背後的悲傷。

        這也是片名的由來,在本片之中,我們眼睜睜看著父親安排著自己的死亡,好像那就是身外之事一樣。但是,內心還是對死亡充滿了疑惑。雖然自小篤信佛教,最終受洗了,但是父親並沒有以宗教的觀點看待死亡,片中也沒有真實的談到父親對於死亡的看法。他只是不斷的提問並疑惑著,沒有答案的疑惑著。勉強稱為是導演給的答案者,是孫女所講的,只要是東西用久了就會壞;植物從生芽開始也要遭受死亡。童稚的語言很明確的點出了,這沒有什麼道理,天性如是。

        另一方面,一絲不茍的個性也影響了父親對於抗癌的態度。縱然對自己的消瘦與身體感到疑惑,但依然認為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這些當然是對於生命的眷戀,還有對小孫女的思念。至此,雖然父親並沒有真的期望自己會好或是活多久,卻積極的面對所有的治療,想要讓自己的生命回歸規律;另一方面,就他對於醫師的討論亦可以看到,他想要拉住每條線。

        但即使無法,也就只能當作是脫離雙手的風箏,任其恣意飛翔。

        表面的豁然──也可能只在於表面,父親極少在家人面前表達脆弱的一面,但是仍說自己在一個人的時候容易胡思亂想──,或許來自於對於家人的偽裝,也或許來自於幸福。甫退休,在工作上獲得莫大的成就、長年與妻子的關係重修舊好、又有一群心愛的孫女環繞在伺。生命當然想要更長,但如果只能到這裡,就放手吧,已經沒有什麼好冀求的了。父親並不是不期望什麼,只是,能收的已然太多,已經可以讓自己很珍惜很珍惜。在父親生日之際,在美國的孫女透過了skype唱生日快樂歌,長子開玩笑說老爸死而無憾了吧。直到最後,長子與孫女的歸國,給父親莫大的欣慰。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心中最放不下的還是這些孫女。對他們一再的感謝,或許孫女還小不會懂,但筆者為之鼻酸。對於父親所展露的冀求與滿足,生命依此完滿。

        但畢竟,生命終結,總是會有不捨,會有遺憾。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應該是偷拍?),是父親握住母親的手,第一次說出我愛你。在多年的風雨與忿恨放下之際,發現對方的美好,是多麼動人之事。如果要後悔,只能後悔過往沒有好好的對待彼此吧。母親有說:「我希望跟你一起走,你是多麼好的人啊,我應該早一點對妳好的」;父親亦是,這些言語早就記述在遺書之中,對於家人最後的語言。

        雖然,片的最後只能是不可逃離的葬禮,既定且已經寫好的結局。

 

II

        不成熟的談談技術問題。筆者看的記錄片並不多,並不真的十分熟悉記錄片的規則。但是身為家人,在筆者的想像之中,導演應該能夠探知某些外人難以探知的父親。於此,音樂的選擇讓筆者疑惑著,父親喜歡的是什麼音樂呢?如果片中有使用,或是沒有使用,能夠與父親的生命緊緊相依嗎?不過很特別的是,在父親生命的後期,導演使用大量的聖歌,即使不在教堂中亦是;但是在葬禮之際,反而用比較輕快的音樂。筆者僅能粗淺的以為,或許是導演認為聖歌,則是導演與父親的共同語言;即使父親未能真正服膺基督,都希望能藉由這樣的形式,潛父親與最嚴肅的話題;相對的,喪禮本身就帶以輕快一點的音樂吧,即使肅穆,對照起父親即使重病依能開朗玩笑的個性,就讓最終的腳步以詼諧的方式表達父親的一生吧。不過,當父親確定死亡之際,整個音樂停下,讓觀眾窒息於空白之中,筆者很喜歡這樣的手法,以空缺填補一切,相當有力。

        此外,在筆者看來,應該有許多風景畫面是補拍的。筆者不確定相關的電影語言是什麼,但想到中國所言的賦比興,藉由不相干的風景帶出敘事者的心境。在當下,應該是捕捉父親的身影都來不及了,怎麼又會有餘裕捕捉其它?這個元素讓本片看起來有那麼一點像劇情片的處理方式,這大概也是因為導演本以劇情片出身,自然就讓自己的記錄片帶有如是手法。

 

III

        這部片相當棒,攫取了許多人的眼淚。或許在黑暗的劇院裡看不見別人的臉,但啜語盈耳;也讓我們看到面對身體與死亡的苦難與希望。砂田麻美導演細膩的手法,讓溫暖緊覆著觀眾的心。映後問答得以聽到觀眾此起彼落的感動與感謝,便說明了此片撫慰了多少人的心。

        嘗聞世界的萬物終會走向毀敗,走向失序。什麼可以留下?或依村上春樹的說法,是記憶。對於砂田麻美導演而言,是自我的梳理與記錄。

 

IMAG0002_COVER 

↑此是導演出席映後座談的照片。有點小,但因器材問題只能如此。

 

以下的影片是《生死謎藏》的書介,談論「善終」。雖然與本主題無直接相關,但如果有興趣亦可翻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大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