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57303366  

 

  是枝裕和還是一派的溫柔。他的光影總是很滿,溢進人的內心深處;裡面的人來來去去,細膩的語言與動作揉成深刻的影象。

  是枝裕和擅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尤以近幾年為例,《橫山家之味》、《奇蹟》、《日本妖怪奇壇》,乃至於本作《我的意外爸爸》,講述的主體都是家庭。我想這或許與導演本人生命階段的變化有關。據今日的QA所言,導演家有個六歲的孩子,而這脈絡下來,也剛好是從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轉換成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至此,在大人眼中的孩子,與孩子之下的世界,存在著怎麼樣的落差?而家庭的聚合與分離,又對孩子是怎麼樣的影響?

  看似成功的家庭背後,存在著權威式的語言與教導,或許也因為能力強大也獲得相當良好的工作評價之餘,難以看見或想像別人的脆弱。金錢至上並不是不好,但是在他心中的愛被他手中的金錢所取代,被眾星拱月的活著。對方的父親是個對孩子而言具親和力但賺錢不足的水電工,兩相對照之下,導演清楚的將兩者設下的界線與對比的要素,或許太壁壘分明了吧,導演在這部片當中努力的抓回在良多從小就沒辦法獲得滿足的愛,對失去的恐懼。

  但作為父親,或作為關係的一份子,對方真的需要的是什麼?如片中所示,導演認為是陪伴。實則,每個人陪伴的方式並不相同,良多抱錯的孩子慶多其實也是愛著良多的,至此而言,可能的批判屬性就隨之減弱。其實人各有各的脈絡,各有各的處境,各有各表達感情的方式,劇中比較大的衝突點其實都不是來自於關係的歧異,而是對自我認知的傲慢。良多驕傲的態度惹惱了劇中的許多人,但他慢慢的放下自己,放下他無可改變的東西,放下他執著的血緣與驕傲,重新接納在自己身邊卻不是自己血緣的慶多──再優秀的人,也終究會體認到除了自己之外,世界還很大,總有自己看不見抓不住的地方。

  或許從否定到開放,多少有結果論存在,只是個小小的水電工罷了,但孩子都跟他異常親近,這些,是像飯店般的家所換不回的,不只是親生的孩子,還是慶多,我們不斷的從良多眼裡看到不解與無助。其實我很喜歡良多把一切都解釋為解任務的方式,那也是他們父子的共同記憶,只是理性了,制式了,而溫度被壓抑了。等到任務結束時,才是豁然開朗的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大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