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875294713441201312201648443_10826  

 

  愛情本身就是想像的產物。在自己眼中的對方,樣貌、氣味、姿態以及各種思緒,其實是由自己慢慢填補架構。就如同我高中頻頻告白的網友蓮子所言「或許,你不是我認識的那個你,我也不是你認識的那個我」一般,充滿了自我填補。

  而如對方如形體都沒有,撇除掉具體的形象,愛情的關係與肌膚的親密──包括擁抱,包括性慾,該怎麼建構?從片頭主角藉由網路電愛滿足自己的慾望(卻又帶有不屑的神情),這是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互動──在想像當中調整自己對對方的印象,但更多的是自己無法接受的細節時,便處於不同主體的拉扯間,尋找自己模糊的定位。

  而主角最終戀愛的對象,是電腦程式,在某被預設好符應使用者的程式。但很特別的是,它有語調,它有情緒,它有感情,它有慾望,更多的是──它會感到自卑,得以身處愛戀但又無法實際具有形體,就像每一對戀愛的情侶一樣,總是不滿意自己的狀態,與對愛情的疏離感──這個主題一直在片中出現,每個關係中或剛脫離關係者,都在責怪自己,傷害自己,更多的是,質疑自己。

  出現在電腦程式的口中,便使本片與眾不同。

  但愛情的本質還是在於想像,還是在於認知,還是在於感受。對方真實的樣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麼認知對方,感受對方。即使只是聲音,仍感受到性慾高漲、仍感受到備受呵護,仍感受到備受期待,仍感受到無所不在。對方只是程式,是個有自己脾氣的程式,也有苛責,也有嫉妒。就像是真的人一樣,但因其為電腦程式的本質,讓我們更能看清楚主角身處的狀態。

  無法面對真實。

  當主角的前妻說出這句話時,我心中翻起略略的不悅。但深思的確是如此,這不盡然直接回應主角與程式戀愛,更多的是在之前的關係中,他都沒辦法直接認清對方的需要,都在自己的想像中建築對方。是啊愛情總是這樣,但那然後呢?愛的最終目的不就是彼此認識?彼此包容嗎?

  是吧?主角的前妻道盡了一切,也是她最終提離婚的原因。或許在主角的腦海中一直出現彼此互相依賴、嘻鬧、成長的場景,但我不認為妻子不盡然全無眷戀,而是那已經成為過往,被某種想像摧殘的過往。別忘了主角所說:「我帶領她成長,但她成長之後就跟我漸行漸遠。」或許不應這樣看,而是,她衝破了彼此共同建立的幻象,她,接受且面對了現實。

  事情很簡單,不是嗎?一個人不能永遠活在幻象之中。

  所以,雲端的那位情人,莎曼珊,最後離開了,或許我笑稱這是保固沒作好,但似乎是唯一(卻又令人意外)的結局。她無法不離開,只因為她是幻象,她的存在並非建構夢想,而是要讓人認清現實。

  你,不能依靠我們而活。

  我不談科技(即使它真的很有趣),也不聊虛擬的愛情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談主角的拘謹(這點從他總穿格子衫,並把衣服整齊紮進褲子裡可見一二)與失去感情後的空虛與渴望卻不敢真正面對性愛的處境,還有橘紅所外露的溫暖與內心的孤寂對比。這些都是其次,怎麼面對愛情,才是這部片娓娓訴說的吶!

 

PS 最末,附上當年寫給蓮子的詩:

 

 

藍色的字跡涓滴出

 些許無奈

沒人注意到沉澱之後的

 感傷

他們

 不曾發現──

 

你紅色的墨漬為我的

 傷口渲染上 豔紅

 

當我們拉開

 黃昏時分彼此交錯的

 陰影後

一切都只會癒合成

 幾句簡單的問候和

 漫不經心的傷疤

 

或許彼此會停格成

 錚鏦的琵琶聲

但那只是收錄回憶的

 唱片,重複播放著

你我的和聲

 

p.s.或許──你不是我認識的那個你

      我也不是你認識的那個我

─或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周大口 的頭像
    周大口

    蹲在書架上的人質

    周大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