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ene m  

  如要提起私密性(private)的小說,對我而言,必是普拉絲(Sylvia Plath)的《瓶中美人》(bell in jar)與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於前者,女主角就像照片上被挖空的空白一樣,身在每個場景卻縮塞在自己的小小空間一樣,不為自己所見。講的簡單一點,她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與我大學的狀態很像,尤其是人多的時候。

  我不在場啊。

  但一度,E讓我感受到我的存在,而且很重。我跟E的關係,就有點像《挪威的森林》裡,渡邊與直子。有一段時間,E整個消失,就像是直子一樣;而她後來跟我道歉,因為她無法處理自己,也無法處理與我之間的關係。就跟直子一樣。
  但同時,我們在彼此的生命中體認到脆弱,也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就像渡邊與直子一樣。「直子甚至沒有愛過我啊!」渡邊說,但渡邊真的有愛過直子嗎?
不管答案是什麼,兩個人在對方生命當中都是重要的。渡邊與直子藉由依存填補了友人/情人的死亡,而我們,也藉由彼此填補了自己的缺漏。而那個冬天,E稱呼我為「現實之聲」,我們不斷的把對方推出水面,直到她消失。

  而後,我讀《挪威的森林》,數度,崩潰大哭。
  而村上,剛好就是我們之間的一條繫繩。是E推薦我念村上的,我們都讀文學,但我們鮮少談文學,只讓這些作品默默的在我們之間流轉。
  「你有沒有看過《生活在他方》?我想找跟它相像的作品。」沒有。好幾年後,直到去年,我才看這部作品。我想像著當時E傳遞著什麼訊息。
  還有Pual Auster,我的《月宮》空白頁寫著:「五點自床上自然醒,上線碰到E,談起了《月宮》。上學校圖書館查詢,剛好到期,是以預約。」而拿書時,後面已有兩個人預約,緣份不淺。
  還有《金魚》,還有《浴室》,還有我送出的《天橋上的魔術師》:「謝謝你,這本書讓我感覺很安穩,看完我睡得很好。」還有《小碎肉末》,書中的男主角問:「你怎麼敢坐我的車?」女主角說:「因為我相信你。」E說,這像她了,而我想,這就是我們之間。
  還有《1Q84》,我買了一套寄給E,剛好在返台前一天收到。而返台,也是意料外的行程,書也是,我們之間充滿太多奇異與巧合。
  (前幾個星期不知道說到什麼E說我都不送禮物,我就笑罵說到底有沒有良心呀,郵資都比書還要貴了。)

  很少有朋友能像家人讓我如此任性。一天下午我翹班,買電影票,兩張,打電話叫E陪我看電影。E說有約了,我說我買好票了,然後,我們就一起看電影了。那場電影是《我們回不去了嗎?》,很好看的片。
  另外還有一場我去年最期待的電影,我早就買好預購票,叫住在長春旁邊的E幫我(們)劃位。E星期四沒去,晚上被我狂罵。弄到後來很不好意思,覺得自己怎麼可以這樣,道歉,但E也笑笑的說沒什麼。
  唔,不過到後來還是星期五才劃啦,那部電影是《愛在午夜希臘時》。

  好啦,最重要的還是,生日快樂。
  還有一些可說與不可說的,留待明年吧。現在E又在國外了。之前問我能不能送機,看到父母或是男友都會很不捨,但是看到我至少可以笑著離開,或許就像那年的 冬天一樣,我想像著這個場景;雖然後來沒能送機。嗯,其實本來沒有要寫這個的,想說隨便喇賽一下帶過,但想想,以我們的交情,值得這些文字。

  (附圖是E某次給我的畫,我忘了她說什麼,好像是感覺很像我什麼的,我常年將它當成我電腦的桌布。這是河內‧瑪格利特的作品。如果這個名字這樣寫不知道是誰,GOOGLE一下,他的作品各位一定有看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大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