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蟬爬出土壤後,七天就會死掉,那麼,活到第八天的蟬,應該會因為朋友都死了,感到很悲傷吧?

第八日的蟬,或許可以看到許多更美的事物吧!

──《第八日的蟬》,薰與千草分別在初識與決定一起追尋過去前的對話

        對於人生而言,幸福並不是取決於是非對錯。而是在於,怎麼維護自己的人生。或許這樣講相當殘酷,因為希和子確實害了一個家庭,不只在她綁票孩子(我還是喜歡叫那孩子「薰」,也就是かわる,希和子給她取的名字,而不是本來的惠理菜),更在於對家庭長遠的影響──薰的父親依然是外遇者,如果不是他一切都不會發生;薰的母親一直感受到薰不在時的夢魘,並在薰身上一再的重覆;薰一直覺得母親的崩潰是她的錯誤,更使她自我封閉在自我的世界中。

        只是,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自我。自我,是中心,是脈絡,是言傳不得的過往與感受。每個人的故事,都在自我中與他人拉扯,但從來沒有「他人」,都是自我的愛恨情仇。

        希和子是他人的第三者。因為看似合理的理由,把肚子裡的孩子打掉了,也失去了作母親的權利──她再也不可能懷孕。同時,情夫的原配懷孕了,直奔希和子的家中,強拉著對方摸自己的肚子,敘說自己懷孕的事情。並且,說對方不配作一個母親,怎麼會有母親把孩子打掉?而且,「妳的子宮已經荒蕪」,那是報應。

        本應充沛的子宮荒蕪了。這句話否定了女人最豐盈的去處。本來,希和子也只能接受,並在對方的孩子生下來後,想偷偷潛進去對方家中,看一眼孩子就好,一眼就好。感受一下,有孩子的感覺,進而離去。遠走高飛。但是當她看到了孩子的笑容,因報應所呈擔的罪行,與自我被救贖了,被原諒了。這個孩子,就是使她在豐盈的方式,故她抱走了孩子。

        母親當然崩潰,她出現在片子的開頭:「四年以來,我每天都半夜起來,彷彿聽見孩子的哭聲,她需要我。」可是找回來後,孩子並不需要她;孩子要原來的希和子,希和子才是媽媽。即使是與薰的相處與對話中,母親一直看到薰沉積的過往──薰不認識本來的父母,曾去警察局哭訴的要找母親。要求母親唱希和子唱過的星星歌曲,但都不是她要的。母親就此崩潰──那份她再也捉不回的幸福,和抓不到的現在。

        不過希和子很感謝,在法庭上,感受不到任何歉疚,她不需要,在當下她很幸福。雖然看不出來她怎麼想像薰的未來,也或許她只珍惜與薰在一起的過往。

        故事本體分作兩條線,上面所寫的是過往,另外一條是長大後的薰,面對想要訪問她的記者千草,她才慢慢回憶追溯過往。在這同時,她懷上了有婦之夫的孩子,與希和子面臨同樣的選擇。慢慢的與千草混熟後,她問了千草:「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千草她說,她也是來找救贖的:她們小時候認識,在天使之家。

        那是希和子顛沛流離時的去處,秘密宗教團體般的存在。有神諭式的領導(她的確能看穿些什麼),他們在其中過著規律的生活,能加入者,都是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女人。在某個程度上而言,她算是被害婦女的收容所,只是帶有宗教與團體生活的色彩。裡面沒有男人,也不允許男人的存在。

        「教主其實一開始就知道妳是偷來的。」

        「是喔?那她為什麼會收容我們?

        「她要的是妳。他們要培養純粹的天使。」千草如是說,意指著沒接觸過男人存在的天使。

        千草來找小時候的好友──儘管對方不見得有印象(他們在裡面都有自己的教名,所以光看到本名認不出對方)──還是希望對方可以陪自己回到故地,尋求自己的救贖──千草懼怕男人。(不過這條線並沒有被善加利用,似乎就是為了幫薰找個伴,給薰動力回到以前的地方看看,一個契機式的存在罷了。)她願意與薰一起養育孩子,與薰彼此支持。

        於是,現在的線找尋著過去;過去的線呈現著當下,包括天使之家的生活、因天使之家要被外界打開而逃離的生活、最終落腳的島上生活。薰,找尋著深藏在心中的過往;希和子,每天都恐懼著未來,所以一直拜拜祈求平安,並且體驗著當下的幸福。最後匯集在碼頭與照相館。

        薰回到了島上,回想著過去,都還依稀有著印象,最後站在碼頭上回望,想起了什麼。希和子在與薰參加祭典時,被拍到的照片登上了照片得了獎,她開始想要逃。臨離開島之前,她與薰進了照相館,拍他們的最後一張照片。咖擦,希和子臨別似的,表達了對薰的愛,敘說著自己很幸福,並願意把自己的所有給薰。臨登船前,警方找上門,薰與希和子就此分離:「小女孩還沒吃晚餐,請好好照顧她。」希和子鞠躬,淚流滿面。

        薰找到了當初的照相館,看到了當時與希和子拍的相片。她找到了自己,深埋卻不敢示眾的自己,為了擔心家人而不敢面對的自己──回到這個島上來,因為這座島上有她最快樂的時光。

        不過讓筆者覺得少了點什麼的,是不知道薰有沒有找尋希和子。或許對於作者而言並不重要,薰找到的自己,不是在於希和子,而也是自己童年對於島的記憶。薰不恨任何人,她不想恨任何人。她只想要幸福的活著,說著當時希和子對她說的話:我要帶這個孩子,看遍玩遍世上的美好。

        另一個希望正悄悄萌芽。島,連繫著安定與傳承。

        這部片本身很有村上春樹的味道,當然並不僅止於它用村上慣於使用的雙重敘事法,更在於她的某些語言,帶有村上人物中的笑容與肯定,即使背後通常都藏著某些脆弱。

        有時候背景音下的很重,不知道是不是日本片特有的表現。印象所及,《告白》也有相同的表現。當然,背景音效──雨聲、水聲、某些音樂聲──出現不僅代表著角色的心境紛亂,更是代表著角色的當下的不知所措。畢竟,面對虛無的當下,自己以外的世界才得以如此顯明。

        最後,這部片得到日本的十一座大獎。但私心以為,演希和子的永作博美應該拿最佳女主角,僅有配角太可惜了。在觀影現場,我的情緒幾乎都隨著他波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周大口 的頭像
    周大口

    蹲在書架上的人質

    周大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