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故事的成立要件有起、承、轉、合,通常都隱藏著不只一波的高潮,故事才能帶領著觀眾起昂。《親愛的奶奶》是個平淡的故事,這個故事很難敘說,對於奶奶的記憶、敘述也只能淡淡而平順的呈現。本片悶著,就像這部片一開始所帶出的菜──用高壓鍋悶煮出的梅干扣肉──我們嘗到了其中的鹹淡。但是,就如同媳婦阿班的食材有缺,導演瞿友寧這部回憶、緬懷式的電影,也不由自主的缺少了一切記憶。

  這些都是導演無法抓回的,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所以電影片段的呈現,即如記憶,一層層的回溯,讓這部片一段一段的,倒敘著。浪一般,推進、襲來。

  片的一開始,奶奶已經過世了,但是他仍逡巡、守候著這個家。她靜靜望著、念著、安撫著家人。從這裡開始,順柔的氣息便慢慢溢出。孫子阿達,也就是導演自我延伸的角色,呆愣在書桌前,臉色微傷,回憶、書寫奶奶的故事。這是個起頭,而一切像個6一樣,作為樞紐的是奶奶錢被騙而心有不甘,拿刀欲脅騙徒還錢而被抓進警局之事,他才發現自己應該長大了,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生,需要支撐這個家;另一方面,他的女朋友也意外懷孕了,他必須走出奶奶的呵護,不再是以前的孩子。而後來的故事,也像6圓圈上面的彎,悄悄地生了枝芽。

  而以往,皆是奶奶撐起的想像(唔,還記得奶奶之所以會被騙錢,是因為她想要幫阿達買機車嗎?)。

  爸爸從小因意外過世了,奶奶從未向阿達明說爸爸為何過世,而將爸爸的過世埋在衣櫃的深處。其實爸爸的身影一直都在啊,他如影隨形的出現的阿達一家人的生命之中:家人的一舉一動都帶有爸爸的身影,致使爸爸成為這一家人隱形的連結。所以故事回溯的起點,是爸爸的死亡,其實不在的人,才是隨處可見的人。依此,何以在結尾時過世的奶奶與爸爸併同猶如鬼魅般的出現在他們的飯桌之上,奶奶不在的同時,也深存於這家人彼此之中,是故故事才會以奶奶所教授的梅干扣肉再次呼應。

  其實,奶奶的堅強在外,內心尚是柔弱的,建構童話的同時他也將阿達隔於成人世界之外,想像之內。其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是立體式電影,就像阿達問奶奶的:「你相不相信有人活在電影之中?」奶奶說相信,於是阿達以想像創造了在電影中的人、以想像創造了父親、以想像創造了生命的種種,還有奶奶。包括一般家庭對於孩子的飛高高,一切一切都是導演未盡的遺憾。無論是對於爸爸,對於奶奶,對於自己的過往。看似單純卻膨脹成一條漸長、一條漸衰的兩條主線。像是吸取式的,隨著時間慢慢的變化。

  還有什麼未盡的話語嗎?其實電影中的片段與零碎,也是導演刻意留下的痕跡。親愛的奶奶,已充斥於掉落的空缺之中,讓電影顯的完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大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